发布日期:2024-10-14 08:45 点击次数:158
01
网络上有一个问题:要到什么时候,父母才把存款告诉给子女知道?
有的人认为,反正父母的存款,最后都要传给子女,什么时候说都行。
有的人认为,等退休后,生活安稳下来了,再把存款告诉给子女知道。
有的人认为,子女长大了,跟父母的利益不一致,不到必要的时候,就不要把存款告诉给子女知道了。
......
不同的人,都有不同的看法。虽然说看法不同,但是,在钱财利益这个关键的问题上,中老年人还是要多留心眼。否则,会酿成大祸。
钱财,终究会扭曲一个人的心性,也会扭曲一段原本和谐的关系。不然,古人就不会有“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”一说了。疯狂的人性,由此而生。
图片
02
一位老人的切身经历:存款让子女知道,不怕贼偷,就怕贼惦记。
在60岁左右,老刘的老伴患病去世了。失去了老伴的老刘,万念俱灭,害怕自己也出了什么问题,就把上百万的存款,告诉给了三个子女。
三个子女都是打工一族。当他们知道父亲手上还有上百万的存款,每个人都惊掉了下巴,觉得“父亲的钱,就是我的钱,我发财了”。
一个月才回一次家的大儿子,现在每个星期都回家,各种献殷勤不断;已经搬出去住的二儿子,如今搬了回家,声称要照顾父亲。
哪怕是已经嫁出去的女儿,也时不时带着孩子回家,教孩子跟老刘说:外公,爸爸妈妈天天都早出晚归,压力很大......
老刘愈发觉得不对劲了,怎么这些子女,都变得“不正常”了呢?
明明各过各的生活就好。如今,他们都围绕在自己的身边,不是昨天哄几句,就是今天来卖惨,甚至住一起的二儿子还暗示,要给他多分点。
受不了这三个孩子,所以老刘把全部的存款,平均分给了这三个孩子。
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,大儿子对老刘的脾气愈发暴躁,二儿子重新搬到外面住,不再理会老刘,三女儿跟外孙,也不再回家。
图片
03
老陈的三个子女,前后形象的反差极大。
没有把存款告诉他们,他们对父母的态度还行,算比较正常。
把存款告诉给了他们知道,他们一反常态,不是奉承,就是暗示,亦或者各种围绕、纠缠,看似变得孝顺,实际上变得不正常,有利益诉求。
受不了他们,就把存款平均分给他们,他们又变了嘴脸,从之前的孝顺,变成了如今的冷漠和薄情。
问题就来了,子女的嘴脸,在短时间内,竟然变了两次,为什么会反差极大呢?
这就是上文谈到的,金钱利益,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性。而这种改变,只会让心性变得扭曲,而不会让心性变得正常。
就跟古时候的皇家是一样的。
老皇帝透露出“立储太子”的风声。这些皇子,除了明争暗斗,就是假装奉承老皇帝。随着某个皇子上位太子,第一时间就想老皇帝快点去死。
利益面前,没有亲情。不论是权势利益,还是金钱利益,都会扭曲一个人的心性。哪怕是父母和孩子,也会沦为仇人。
图片
04
人老了,不要把“存款”告诉给子女知道,这是最基本的认知。
不告诉子女存款的原因,有这四点。
第一,怕子女过分依赖父母,不懂得自力更生。依赖父母的本质,就是啃老。啃老的孩子,除了坐吃山空,就没有什么本事了。
第二,避免家庭矛盾。透露存款,容易让下边的子女们反目成仇,兄弟相残。孩子们为了父母的家产而明争暗斗,这是父母不希望见到的。
第三,历经半生,觉得“人”变数极大,无法信任。现阶段,早就不是养儿防老了,而是“养老防儿”。父母和子女,是不同的利益个体,谁也不信任谁。
第四,害怕亲情破灭。没有拿到钱,子女自然会奉承父母。家产拿到手,子女就有可能抛弃父母。前边有多卖力奉承,后边就有多狠心抛弃。
谁能保证,上述谈到的这些矛盾、变数,就不会发生呢?没有人可以保证。
千万不要拿兜里边的钱,去考验人性。人性,始终是经不起考验的。不涉及钱财,大家还能和谐相处。一涉及钱财,亲情就完全变质了。
图片
05
写到最后
谈到这里,很多人会说,父母,真有必要对孩子保持“防人之心”吗?
只能说,这不是必不必要的问题,而是为了一家和谐的问题。
谁希望,一家人都为了物质钱财而明争暗斗呢?没有人希望。只要是父母,都希望一家人和谐相处,你待我真心,我也待你真心,而不是尔虞我诈。
但还是要说,要不要把存款告诉给子女,这都是个人的选择。而所有的选择,都需要一家人来买单。要三思而后行。
文/舒山有鹿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